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4月24日揭晓。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是参加最终评选的20个项目之一,它是夏商时期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作为夏商时期中原文化向南扩张的重要标志,是长江流域夏商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遗...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时至第33届“世界水日”
第38届“中国水周”
与我们一同在文物中寻找水的踪迹
在历史的长河里听浪花声声
水滋养万物,又与粮食酿成美酒
这件龙形觥是存世青铜器中的孤品
专家认为是商人的酒器
...
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流淌了2500年的漫长时光。在大运河的演变过程中,沿线很多遗迹遗址已被埋入地下,有待考古发掘去重新发现,从而丰富并完整大运河的悠久历史。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在这一年中,江苏大运河沿线有哪些重要考古发掘,揭开了多少大运河不为人知的往事呢?
常州寺墩遗址...
博物馆是浓缩了时光的地方。走进博物馆,便开启了一段延展生命宽度的旅程。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会在不同的空间里发现时间留下的印记与启示。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地下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是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
从一件件探铲、...
原标题:多国考古学家探访良渚:我们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不同|世界观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机会。”11月25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论坛首日,来自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受邀参观了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公园和良渚考古与保护中心。
“良渚...
原标题: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开启
12月16日,三星堆研究院工作人员展示一件青铜文物。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16日在广汉举行仪式,启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
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四川启动实施...
观众在四川广都博物馆拍摄拱手文官石俑。本报记者 周洪双摄
舞蹈俑。本报记者 周洪双摄
【博物馆里看宝藏】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广袤的田野间,一座汉唐风格宫殿式建筑映衬在牧马山麓的花海里。高耸的夯台承托着古朴庄严的楼宇,四座对称的汉阙式楼台托举着几个笔力遒劲的大字:“广都博物馆”。
双流...
中新网海口7月30日电(记者 王子谦)“‘我’从远古走来——周口店遗址文化展”30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139件珍贵展品展示了“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的生活,带领海南观众探寻人类起源与演化进程。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遗址,自1921年发掘至今共发现27处具有学术价值的化石地点,出土了距今70...
中新社呼和浩特7月24日电 (记者 李爱平)记者2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内蒙古准格尔旗二长渠墓群考古发掘最新成果,为北宋丰州故城研究再添新证。
考古部门称,为配合准格尔旗古城煤矿露天开采第四期项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对准格尔旗二长渠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已初步完成49座砖室墓以及...
图为正阳桥考古现场。本报记者武亦彬摄
北京中轴线南段,正阳门箭楼至前门五牌楼之间,人流如织。穿行其间,稍不留神可能会错过一座“玻璃房”——正阳桥遗址考古方舱。步入方舱,仿佛开启了时光胶囊,桥体、镇水兽、雁翅泊岸等重见天日,沉睡地下的古桥揭开神秘面纱。
近年来,北京市有序推进中轴线考古发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