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投身于整理和研究历代典籍,搭建起今人与古人沟通的桥梁。他们就是文脉“修书人”。他们的队伍中,既有穷经皓首的学界泰斗,又有厚积薄发的青年学者。
赫兆丰
南京大学文学院“85后”副教授赫兆丰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从大学开始,我一直在人文社科领域探索,与书籍和思想相伴是我的人生追求。”...
观众在四川广都博物馆拍摄拱手文官石俑。本报记者 周洪双摄
舞蹈俑。本报记者 周洪双摄
【博物馆里看宝藏】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广袤的田野间,一座汉唐风格宫殿式建筑映衬在牧马山麓的花海里。高耸的夯台承托着古朴庄严的楼宇,四座对称的汉阙式楼台托举着几个笔力遒劲的大字:“广都博物馆”。
双流...
人民网记者 王连香
近日,我国再添四项人类非遗代表作。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日,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
【“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文物里的“冬天”系列】
【编者按】进入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古人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季?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9件文物,通过有声海报与AI配音等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带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松,...
展厅一角。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本报电 (记者邹雅婷)由恭王府博物馆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文化(1780-2024)”展览近日亮相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
作为恭王府精雅生活对话当代中国...
北京时间12月4日晚,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北京时间12月5日晚,会议又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等三个非遗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青岛新华书店青岛书城店开设的花艺课程。
读者在“可能有书”书店内阅读。
“码字人”书店举办的《长津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在巴拉圭举行。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5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通过评审,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达到44项,为世界第一。
中国人围绕春节的丰富社会实践,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传统文化起源系列儿童剧《山海经·杏林传说》日前在北京东方艺空间连演五场完成首轮演出。这部对中国神话进行当代解读与演绎的儿童作品,带领参演孩子们亲近传统文化并在舞台上重新焕活。
儿童剧《山海经·杏林传说》剧照。 主办方供图
《山海经·杏林传说》讲述了东...